close

圖像讀譜.jpg

前言

在教學過程裡 ,  一直在思考  有效的練習方式 ,  提升  "質"的建立 ,  而非如 傳統鋼琴教學 , 都是 "量變" ( 大量練琴)

以非音樂科班學生來說 ,  沒有 辦法   擠出過多時間 ,  也無法給予自己壓力 ,  大量的練習

會導致 ,  " 視譜" 能力弱 ,  連結琴鍵位置緩慢 ......... 在  沒有   量的 支撐下 , 完成時間就會非常的久

 

我透過  認知心理學 ,   與   動作技能學習理論  ,   結合  " 由認知" ( 資訊的處理) 出發 ,   發展出 相對應的動作原理 ( 因為鋼琴  就是 動作技能的學習 ) , 讓學生建立起  認知 - 動作 的資料庫

有了 鋼琴的歸納法 ,  其實每首曲子  大多數  就是那些音形而以囉

 

以下 節錄於  本人的碩士論文

...........................................................................................

圖像讀譜

透過音程來辨識前後的音符關係,是彈奏鋼琴時由「視覺」立即移動到鍵盤位置的「讀圖像」的基礎,教師須提醒學生透過一個音型(三至四個音符一起讀譜)遇到相同音符就會連結到相同的鍵盤位置與同指法,(天池真佐雄,2007,頁40),如譜例 2-1。

 

譜例 2-1:圖像讀譜「山型」

圖片1-山形1.png 

山形1-2圖片2-.png

而上行或下行的音階音型,必然以「間線間線」音符或「線間線間」音符表示出來,連結至鍵盤位置只需要認出第一個音,接著按順序往上爬或往下滑,如譜例 2-2。

 

譜例 2-2:圖像讀譜「上行」與「下行」

 

圖片3-上下行.png

前後音符可以利用最初彈出的音為「間」上「Do」作為基準,遇到「間」到「間」時,跳過一隻手指找到MI的鍵盤位置;後面「線」到「線」音符時,就從「Re」跨過一個音找到「Fa」,也就是透過「音程」概念建立樂譜與鍵盤位置的連結。如譜例 2-3 (天池真佐雄,2007,頁40)。

 

譜例 2-3:圖像讀譜「三度音程」

圖片4-三度.png

讀譜時對於旋律的走向、音程的距離、樂句線條所構成的視覺圖像,必須能產生內心音樂的想像與了解,才能透過肢體的配合並達成相對應的鍵盤運作(黃麗瑛,1993)。研究者發現學生會對固定音型重複的犯錯,如譜例2-1,是因為都是單音單音的看譜,並沒有產生經驗值,然而在研究者指導中將音型給予名稱說明,如「山型」(譜例2-1)、「上行」「下行」(譜例2-2)、「3度音程」(譜例2-3),經過音型的歸納,在其他曲目中幫助學生可以很快的辨認出來,並在彈奏間加快視譜的速度。

 

口唱式奏法

指的是邊彈邊唱,徹爾尼對初學者識譜階段提供的方法即為大聲唸出音符,天池真佐雄在彈好鋼琴的秘訣中提出反對的意見,認為成人在練習曲子的時候常把音唱出並移動到鍵盤中,這是因為成人希望先「理解」的心理作祟,但這樣進入曲子變難的階段就會因為困難產生厭倦感而中斷學習(天池真佐雄,2007,頁80)。研究者在教學經驗中的觀察反倒認為成人會因為無法同時顧及樂譜與鍵盤位置,傾向直接看鍵盤而硬背譜,而研究者會請成人學生練習利用「邊彈邊唱」訓練腦、眼、手的連結,即使一開始感到困難,但研究者發現做得到的人都可以同時管理樂譜與琴鍵位置,並得以繼續學琴,反之則容易放棄學琴。

在這一點上研究者與天池真佐雄持相反意見, 在研究者的實務教學經驗中發現,每個學生的專注力與耐力不同,性子急燥的學生對於「口唱式奏法」較容易感到挫折不易執行,故研究者透過文獻蒐集,為學生建立圖象讀譜的練習方式,作為引導降低學生視譜上的困難度,再進入「口唱式奏法」才不至於讓學生感到挫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ing 的頭像
    ching

    黛碧's 音樂實驗室 : 鋼琴上的歸納法

    c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